资料下载
文件规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料下载 >> 文件规章 >> 正文

辽宁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管理办法

2024-12-31  点击:[]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教学大纲是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组织教学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编制教学大纲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促进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的规范化科学化加强课程教学组织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培养方案中每门课程均应具有相应的教学大纲无教学大纲的课程不得开课每轮培养方案修订应同步更新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第三条 教学大纲的编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循高等教育教学基本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践行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基本理念突出课程思政价值引领加强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强化课程过程性考核评价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进一步明确课程目标及其对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作用规范教学大纲的制定修订和管理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主阵地作用

第四条 编制原则

1.课程定位与培养方案相统一课程是达成毕业要求的基本单元课程目标须有效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须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符合该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晰课程目标合理设计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注意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避免与其他课程在内容上的重

2.科学性与先进性相统一课程内容结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现高等教育改革精神和时代要求反映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能够有效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课程教学设计要体现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转变注重教学方式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创新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着力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先进性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要充分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注重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在保持经典理论知识基本稳定的同时教学案例与时俱进程教学大纲的制定还要分析教学对象的特征了解学习者的起点能力和学习动从而保障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3.系统性与适应性相统一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要充分依据学科专业内在的逻辑关系符合课程结构和教学计划的整体要求课程内容编排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体系完整科学合理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与课程目标要求相匹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有效增强学生参与度和获得感

4.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统一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应加强基本知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学时学分比重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生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充分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价值塑造与知识传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5.多元化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统一课程考核评价要科学合理客观以激发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为着力点强化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加强对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学习评价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考核拓宽课程学习的广度丰富探究式论文式报告答辩式等评价方式强化学生反思研究能力考核提升课程学习的深度加强开放式综合性评价提升课程学习的挑战性

第三章 编制内容和要求

第五条 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分类编制具体分为理论课教学大纲实验课教学大纲和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理论课实验环节超出16学时的其实验环节原则上应单独制定教学大纲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时要充分体现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综合设计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将实验安全教育列入教学大纲

第六条 课程教学大纲应根据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或各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结合专业培养方案及本办法进行编制所有使用马工程教材的课程其教学大纲应按照马工程教材的内容进行制

第七条 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要力求文字严谨术语规范要求明确重点突出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计量单位标点符号等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

第八条 理论课教学大纲的编制内容及要求

1.课程基本信息包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编码考核方学分/学时开课学期适用专业先修课开课单位课程团队负责人和教学团队教师等信息其中,课程名称包括中英文名称)、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编码考核方式课程学分学时要求与专业培养方案有关内容一致课程总学时应包括课堂讲授课学时课程实验/实训课学时专业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课堂讨论学时习题学时课外实践学时等

2.课程简介宏观角度概括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课程内容进行综合性描述

3.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要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说明课程对实现该专业毕业要求所起的作用明确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在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要求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强化课程思政价值引领目标要求

4.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每门课程要能够实现其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明确建立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专业核心课均须对毕业要求发挥强支撑作用

5.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从宏观角度介绍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分章/专题列出标题及主要教学内容明确各章/专题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和学时分配明确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每章/专题须明确教学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按了解理解掌握应用创造等层次写明应达到的要求混合式课程还明确线上与线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如包含实验内容括计算机上机实验),还应单独对实验部分给出具体的实验项目实验内容本要求学时安排及考核要求如有其教学环节或选讲内容也需做出说明

6.教学策略与方法体现本课程开展教学拟采用的各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优化组合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7.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针对课程目标合理设计考核环节考核内容考核细则评分标准等重视过程性评价混合式教学课程须含线上教学过程评价和线下教学过程评价),清晰说明过程性评价的比例评价内容与标准施方式考核方式能够综合考评学生学习本门课程后应获得的各方面素质和能考核内容要能够覆盖课程全部课程目标考核结果要能有效证明课程目标的达成

8.授课教材参考书目及其学习资源列出授课所使用的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其他学习资源所列教材及参考资料的书名ISBN号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等应清晰齐全准确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其学习需求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料包括相关的网络资源电子读物国内外参考教材图书期刊文献等可以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提出使用的各种教具和现代化教育手段等

第九条 实验课教学大纲的编制内容及要求

1.课程基本信息包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编码考核方式课程属性学分/学时先修课程适用专业开课学期开课单位程团队负责人和教学团队教师等信息

2.实验课程简介从宏观角度概括本实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课程属性独立设课非独立设课以及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对课程内容进行综合性描述

3.实验课程教学目标说明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在实验技能科学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素养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要求

4.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课程要能够实现其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明确建立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每门课程均须对毕业要求发挥强支撑作用

5.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1)实验项目设置要注意内容更新体系科学合理适当减少基础性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保证每门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至少有1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2实验项目名称要准确规范学时分配合计数要与实验总学时相同或大于实验总学时数其中超出的学时数可为选开实验)。

3实验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等实验

演示性实验:为便于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直观演示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其事物的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的实验过

验证性实验: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验方法与技能为目的验证某一原理理论或结论以学生为具体实验操作主体通过现象衍变观察数据记录计算分析直至得出被验证的原理论或结论的实验过程

综合性实验: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设计性实验: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6.实验项目教学内容明确每个实验项目的实验目的实验内容主要仪器教学方式实验报告要求预习要求及实验安全教育内容等

7.实验课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

8.实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列出教材及参考资料的名称ISBN号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等信息也可根据教学需要合理提供其他教学资源

第十条 集中实践类课程教学大纲编制内容及要求

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军训与军事技能专业教育实践与社会调查毕业论文设计及各教学单位自主设置的其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大纲编写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组织方式及教学要求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等

第十一条 学校提供各类课程教学大纲规范性体例各类课程教学大纲应尽量与体例相统一各教学单位也可根据自身学科专业特点对提供的体例进行适当修改但必须保持专业内格式的统一

第四章 编制管理

第十二条 组织与实施机构

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负责提出编制课程教学大纲的原则内容及规格要求指导各教学单位编制教学大纲审批课程教学大纲抽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各开课单位是教学大纲管理的主体主管本科教学副院领导统筹负责本单位各类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和组织实施工作基层教学组织是课程教学大纲制定的责任主体根据学校和学院的课程教学大纲管理要求织教师具体编制执行课程教学大纲提出大纲修订和变更申请

第十三条 专业课教学大纲制定修订审定程序

1.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后由学院成立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编制领导小组应召开工作布置会明确工作要求安排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组织制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列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的课程名称等基本信息必须与人才培养方案完全相符如不同专业同一门课程学分不同要求不同应分别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要单独制定课程教学大纲

2.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组织本课程组教师编制所承担课程的教学大纲经过邀请专家论证课程组教师充分研讨后由课程负责人主笔编写教学大纲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明确对应毕业要求明确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分解的具体指标点寻本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

2科学确定课程目标依据毕业要求指标点确定课程目标厘清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联系

3精心设计课程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重点难点等确保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

4合理选取考核方式依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选取能够检验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考核方式

3.每门课程在开课前必须制定完备的课程教学大纲没有教学大纲的课程一律不得开课凡学时学分有调整内容有较大变动的课程须修订课程教学大

4.课程所属学院负责课程教学大纲的审核工作经专业负责人初审单位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或其他相关机构审核通过学院主管领导审定后方可实施审核审定应重点加强政治性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要求和立德树人要求)、科学性是否符合学科专业特点和基本规律)、符合度是否能有效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的审查

5.课程教学大纲审定后各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审批后将电子版分课程上传至认证管理系统并将纸质版分专业汇编成册报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备案

第十四条 公共必修课由开课单位课程团队负责人结合课程在各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学生所在单位主管领导或专业负责人进行商榷研制适用的课程教学大纲经开课单位和学生所在单位联合论证开课单位主管领导审核教务处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审定备案后方可实施

第十五条 跨学院开设课程由学生所在单位专业负责人与开课单位课程团队负责人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商榷课程目标及主要内容由课程团队负责人研制课程教学大纲并经学生所在学院专业负责人初审单位教学委员会或其他相关机构审核通过学院主管领导审定后方可实施

第十六条 外聘教师兼职教师及外籍教师承担的课程含承担部分章节),由课程团队负责人研制课程教学大纲审核程序参照第十三条执行

第十七条 课程教学大纲应做到任课教师人手一份教师在上课前应及时掌握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按照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组织考核评价实现课程目标教学大纲须在课程第一堂课时向学生进行介绍说明接受监督检查

第五章 执行评价和改进

第十八条 执行要求

1.课程教学大纲经审批备案后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动学院应严格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严格执行大纲校院(部)两级教学督导应按课程教学大纲实施教学检查和评估活动

2.经审批备案后的课程教学大纲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师在开课前须掌握熟悉课程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并按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备课和教学准备学生应该知悉课程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3.依据教育教学改革趋势和学科专业的发展变化需要课程教学大纲可进行适当调整课程教学大纲调整原则上由课程负责人提出申请修订程序按照本方案执行

4.各单位在执行教学大纲遇到问题时应及时向单位相关负责人或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反馈妥善解决相关问题课程大纲执行过程中和课程结束后各单位应广泛收集上课学生任课教师等利益相关方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进度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必要时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

第十九条 评价和改进

1.评价依据依据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建设要以及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课程教学要求

2.评价内容课程实施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教学大纲的合理性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是否明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是否支撑课程目标实现考核方法和成绩评定是否证明课程目标的达成等在修订培养方案前必修课程至少开展1次课程教学大纲合理性评价

3.评价责任人和参与人员课程教学大纲的评价责任人为基层教学组织负责参与者包括本专业学生课程组教师学院教学督导学院管理人员学校相关部门管理人员等相关代表全校性公共课程评价由教务处牵头组织实施

4.评价方法各评价主体在正式评价前需确认采用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具体评价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反思自查调研分析咨询研讨交流研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座谈会等

5.评价结果各基层教学组织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成评价报告价记录和评价报告由学院存档

6.结果应用检查评价抽查结果将纳入学院目标考核教师评优评奖参考范围任课教师如违反课程教学大纲编制执行的规定学校将视情况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7.问题改进课程教学大纲评价结果将作为问题改进的重要依据原则上课程教学大纲应与人才培养方案同步修订对于亟需修订的内容经学院意后可提前修订

第二十条 课程教学大纲属于学校教学基本文件由基层教学组织各教学单位及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教务处分别保管并根据学校教学档案有关管理规定进行归档

第二十一条 课程教学大纲是重要的教学档学校将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与管理纳入课程教学审核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审核评估等各级各类教学考核工作中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之一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每年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定期修订本次修订于2024年12月30日起执行,其他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负责解释